课程学分 5
总学时 100 理论学时 100 实验学时 0
适用专业 法学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民法学是一门以研究民法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法学专业必修课程,属必修课。本课程对了解、掌握民法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规律有重要作用,对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有很大帮助。
二.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民法概述(5学时)
1.1 民法的概念
1.2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1.3 民法的特点
1.4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
1.5 民法的体系
1.6 民法的渊源
1.7 民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3学时)
2.1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2.2 平等原则
2.3 自愿原则
2.4 公平原则
2.5 诚实信用原则
2.6 公序良俗原则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5学时)
3.1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3.2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3 民事法律事实
3.4 民事权利
3.5 物
3.6 货币
3.7 有价证券
第四章. 自然人(5学时)
4.1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4.2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4.3 监护
4.4 自然人的户籍和住所
4.5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4.6 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4.7 个人合伙
第五章. 法人(5学时)
5.1 法人制度概述
5.2 法人的成立
5.3 法人的民事能力
5.4 法人的机关及法人分支机构
5.5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
第六章. 物(3学时)
6.1 物
6.2 货币和有价证券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5学时)
7.1 概说
7.2 民事行为的成立
7.3 意思表示
7.4 民事行为的效力
7.5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代理(5学时)
8.1 概述
8.2 代理权的行使
8.3 无权代理
8.4 代理关系的消灭
第九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5学时)
9.1 概说
9.2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9.3 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
9.4 期限
第十章. 物权概述(5学时)
10.1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10.2 物权的种类
10.3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0.4 物权的民法保护
第十一章. 财产所有权(5学时)
11.1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11.2 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11.3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
11.4 财产所有权的行使
11.5 善意取得制度
11.6 财产所有权的移转
11.7 财产所有权的消灭
11.8 财产所有权的种类
11.9 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
第十二章. 财产共有(4学时)
12.1 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12.2 按份共有
12.3 共同共有
12.4 共有财产的分割
第十三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4学时)
13.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
13.2 专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所有权
13.3 基地的使用权
13.4 团体关系
第十四章. 相邻关系(2学时)
14.1 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14.2 相邻关系的种类
14.3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第十五章. 用益物权(5学时)
15.1 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
15.2 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权
15.3 国有土地使用权
15.4 承包经营权
15.5 采矿权
15.6 宅基地使用权
15.7 房屋典权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5学时)
16.1 抵押权
16.2 质权
16.3 留置权
第十七章. 债权(2学时)
17.1 债的概述
17.2 债的要素
17.3 债的发生原因
17.4 债的分类
第十八章. 不当得利(2学时)
18.1 不当得利概述
18.2 不当得利的效力
第十九章. 无因管理(2学时)
19.1 无因管理概述
19.2 无因管理的效力
第二十章. 债的消灭(2学时)
20.1 债的消灭概述
20.2 债的消灭的原因
第二十一章. 人身权概述(2学时)
21.1 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21.2 确立人身权法律制度的意义
21.3 人身权分类
第二十二章. 具体人格权(4学时)
22.1 身体权
22.2 生命权
22.3 健康权
22.4 自由权
22.5 隐私权
22.6 姓名权和名称权
22.7 肖像权
22.8 名誉权
22.9 荣誉权
第二十三章. 民事责任概述(5学时)
23.1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3.2 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23.3 民事责任的分类
第二十四章. 侵权民事责任(5学时)
24.1 侵权民事责任概述
24.2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4.3 免责事由
24.4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24.5 特殊侵权行为
24.6 共同侵权行为
第二十五章. 民事责任的承担(5学时)
25.1 民事责任竞合概述
25.2 民事责任竞合的表现形式
25.3 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25.4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适用
三. 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