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作为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实际掌握刑法学基本理论,运用现行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办理刑事案件和直接参与刑事诉讼而设置的一门法学应用课程,刑法学主要规定犯罪与刑罚,该课程在法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同学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全面系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具体规定及立法意图,全面理解刑法学理论体系,有较好的刑法理念,具有较强的刑事案件辨析能力,并做到定罪准确,处刑得当,同时为其它部门法如刑事诉讼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熟悉刑法的体系和刑法的解释,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罪刑法定原则,为刑法总则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3学时)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1.1. 1刑法的概念
1.1. 2刑法的性质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1.2. 1刑法的根据
1.2.2刑法的任务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3. 1刑法的体系
1.3.2刑法的解释
第四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1.4.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4.2罪刑法定原则
1.4.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4.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的空间效力与时间效力原则。掌握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与时间效力的具体法律规定,熟悉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基本原则。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刑法空间效力
2.1.1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与原则
2.1.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2.1.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2.1.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2.1.5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
2.2.1刑法的生效时间
2.2.2刑法的失效时间
2.2.3刑法的溯及力
第三章 犯罪、刑事责任和犯罪构成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掌握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之间的关系,熟悉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犯罪概念概述
3.1.1犯罪的一般概念
3.1.2犯罪的特征
第二节 刑事责任概述
3.2.1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3.2.2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
第三节 犯罪构成概述
3.3.1犯罪构成概念
3.3.2犯罪构成要件种类
3.3.3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犯罪客体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一般客体、犯罪同类客体、犯罪直接客体的差异,掌握犯罪直接客体与犯罪对象的不同。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4.1.1犯罪客体概念和特征
4.1.2犯罪客体的法律表现形式
4.1.3研究犯罪客体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4.2.1犯罪的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4.2.2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4.2.3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4.3.1犯罪对象概述
4.3.2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掌握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不作为的构成要件,熟悉危害结果的内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了解犯罪方法、犯罪工具、犯罪时间与犯罪地点等其他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4学时)
第一节 危害行为
5.1.1危害行为概述
5.1.2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第二节 危害结果
5.2.1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
5.2.2危害结果作用
5.2.3刑法上结果的种类
第三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5.3.1刑法上因果关系概述
5.3.2基本原理
第四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5.4.1犯罪方法和犯罪工具
5.4.2犯罪时间和犯罪地点
第六章 犯罪主体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基本要件。对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划分及在我国刑法中的具体规定应全面掌握,了解单位犯罪主体及其双罚制原则。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4学时)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6.1.1犯罪主体概念
6.1.2犯罪主体种类
第二节 犯罪个人
6.2.1一般的犯罪个人
6.2.2特殊的犯罪个人
第三节 单位犯罪
6.3.1单位犯罪的概念
6.3.2单位犯罪的法律标志
6.3.3单位犯罪的处罚
第七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基本原理、彼此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司法实务案例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理解意外事件、刑法上错误的具体内容,了解犯罪目的与犯罪手段。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5学时)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7.1.1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7.1.2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的种类
第二节 犯罪故意
7.2.1犯罪故意的概念
7.2.2犯罪故意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过失与意外事件
7.3.1犯罪过失的概念
7.3.2犯罪过失的种类
7.3.3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第四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7.4.1犯罪目的
7.4.2犯罪的动机
第五节 刑法上的错误
7.5.1法律错误
7.5.2事实错误
第八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熟悉特殊防卫权的基本内容,理解防卫过当与避险过当的限度问题,掌握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与联系。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概述
8.1.1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概念
8.1.2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种类
第二节 正当防卫
8.2.1正当防卫的概念
8.2.2正当防卫的条件
8.2.3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
8.2.4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第三节 紧急避险
8.3.1紧急避险的概念
8.3.2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8.3.3紧急避险的刑事责任与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8.3.4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比较
第九章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形态的具体形式,熟悉一种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三种未完成形态即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理解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6学时)
第一节 犯罪既遂形态
9.1.1犯罪既遂的概念
9.1.2犯罪既遂的类型
9.1.3既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犯罪预备形态
9.2.1犯罪预备和预备犯的概念
9.2.2犯罪预备的条件
9.2.3犯罪预备和犯意表示
9.2.4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犯罪未遂形态
9.3.1犯罪未遂的概念
9.3.2犯罪未遂的构成
9.3.3犯罪未遂的种类
9.3.4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 犯罪中止形态
9.4.1犯罪中止的概念
9.4.2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件
9.4.3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第十章 共同犯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与成立条件,了解共同犯罪的形式,理解共同犯罪人及其刑事责任,重点掌握主犯、教唆犯的类别及处罚原则。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10.1.1共同犯罪的概念
10.1.2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0.1.3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况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10.2.1简单共犯和复杂共犯
10.2.2事先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10.2.3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10.2.4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10.3.1主犯
10.3.2从犯
10.3.3胁从犯
10.3.4教唆犯
第十一章 一罪与数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一罪与数罪原理,理解继续犯、连续犯、想象竞合犯、牵连犯、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联。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概述
11.1.1关于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
11.1.2关于数罪
第二节 一罪的认定
11.2.1实质的一罪
11.2.2法定的一罪
11.2.3处断的一罪
第十二章 刑罚概述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刑罚的概念、性质与特征,重点理解刑罚权的特征、结构及其运用,了解刑罚的目的。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12.1.1刑罚概念
12.1.2刑罚的性质
12.1.3刑罚的特征
第二节 刑罚权
12.2.1刑罚权的概念
12.2.2刑罚权的特征
12.2.3刑罚权的结构
12.2.4刑罚的目的
第十三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具体掌握主刑之中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基本应用与处罚原则。熟悉附加刑的基本内容与适用范围。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3学时)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概述
13.1.1刑罚体系和刑罚种类的概念
13.1.2我国刑罚体系的基本特点
13.1.3刑罚的类别
第二节 主刑
13.2.1管制
13.2.2拘役
13.2.3有期徒刑
13.2.4无期徒刑
13.2.5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13.3.1罚金
13.3.2剥夺政治权利
13.3.3没收财产
13.3.4驱逐出境
第四节 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13.4.1非刑罚的处理方法的概念
13.4.2非刑罚的处理方法的种类
第十四章 量刑制度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量刑制度属于刑罚的具体运用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熟悉量刑及其一般原则、量刑方法,量刑情节,重点理解并掌握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制度。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8学时)
第一节 量刑概述
14.1.1量刑的概念
14.1.2量刑的一般原则
14.1.3量刑的因素
14.1.4量刑的情节
第二节 累犯
14.2.1累犯概述
14.2.2累犯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14.2.3累犯与再犯、惯犯
14.2.4累犯的处罚
第三节 自首
14.3.1自首的概念与条件
14.3.2余罪的自首
14.3.3关于自首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 立功
14.4.1一般立功表现
14.4.2重大立功表现
14.4.3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 数罪并罚
14.5.1数罪并罚概述
14.5.2数罪并罚的原则
14.5.3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
第十五章 行刑制度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刑制度属于刑罚具体运用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解并掌握缓刑、减刑和假释三种行刑制度。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3学时)
第一节 缓刑
15.1.1缓刑概述
15.1.2一般缓刑
15.1.3特殊缓刑
第二节 减刑
15.2.1减刑概述
15.2.2适用减刑的条件
15.2.3适用减刑的类型
15.2.4适用减刑的程序
第三节 假 释
15.3.1假释概述
15.3.2适用假释的条件
15.3.3适用假释的程序
15.3.4假释的考验期
15.3.5假释考验期间的监督
15.3.6假释的撤销
第十六章 时效、赦免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时效的具体内容,掌握追诉时效的具体期限,了解赦免的基本原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1学时)
第一节 时 效
16.1.1时效的概念
16.1.2追诉时效
第二节 赦 免
16.2.1赦免概念
16.2.2特赦与大赦
第十七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熟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与特征、罪与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17.1.1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17.1.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
17.2.1背叛国家罪
17.2.2投敌叛变罪
17.2.3叛逃罪
第十八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掌握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典型罪名与基本特征,理解放火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爆炸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劫持航空器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10学时)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18.1.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18.1.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
18.2.1放火罪
18.2.2爆炸罪
18.2.3投放危险物质罪
18.2.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8.2.5失火罪
18.2.6破坏交通工具罪
18.2.7劫持航空器罪
18.2.8交通肇事罪
18.2.9重大责任事故罪
第十九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理解该类罪的典型罪名与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12学时)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19.1.1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
19.1.2构成要件
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
19.2.1故意杀人罪
19.2.2过失致人死亡罪
19.2.3故意伤害罪
19.2.4过失重伤罪
19.2.5非法拘禁罪
19.2.6绑架罪
19.2.7拐卖妇女、儿童罪
19.2.8诬告陷害罪
19.2.9侮辱罪
19.2.10诽谤罪
第二十章 侵犯财产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理解该类罪的典型罪名与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15学时)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20.1.1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0.1.2侵犯财产罪的种类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分述
20.2.1抢劫罪
20.2.2盗窃罪
20.2.3诈骗罪
20.2.4抢夺罪
20.2.5侵占罪
20.2.6职务侵占罪
20.2.7挪用资金罪
20.2.8敲诈勒索罪
20.2.9故意毁坏财物罪
第二十一章 贪污贿赂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贪污贿赂犯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理解该类罪的典型罪名与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2学时)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21.1.1贪污贿赂罪构成要件
21.1.2贪污贿赂罪的种类
第二节 贪污贿赂罪分述
21.2.1贪污罪
21.2.2挪用公款罪
21.2.3受贿罪
21.2.4行贿罪
21.2.5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第二十二章 渎职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渎职犯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理解该类罪的典型罪名与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1学时)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22.1.1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2.1.2渎职罪的种类
第二节 渎职罪分述
22.2.1滥用职权罪
22.2.2玩忽职守罪
22.2.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本章的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概念与基本构成要件,理解该类罪的典型罪名与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二、本章课程学习的内容及学时(7学时)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23.1.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构成
23.1.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种类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3.2.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3.2.2生产、销售假药罪
23.2.3生产、销售劣药罪
23.2.4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23.2.5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第三节 走私罪
23.3.1走私假币罪
23.3.2走私文物罪
23.3.3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23.3.4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
23.3.5走私淫秽物品罪
23.3.6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23.4.1虚报注册资本罪
23.4.2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23.4.3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23.4.4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23.4.5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23.5.1伪造货币罪
23.5.2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23.5.3持有、使用假币罪
23.5.4变造货币罪
23.5.5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23.5.6骗购外汇罪
23.5.7逃汇罪
23.5.8洗钱罪
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
23.6.1集资诈骗罪
23.6.2贷款诈骗罪
23.6.3票据诈骗罪
23.6.4金融凭证诈骗罪
23.6.5信用证诈骗罪
23.6.6信用卡诈骗罪
23.6.7有价证券诈骗罪
23.6.8保险诈骗罪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23.7.1偷税罪
23.7.2抗税罪
23.7.3骗取出口退税罪
第八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23.8.1假冒注册商标罪
23.8.2假冒专利罪
23.8.3侵犯著作权罪
23.8.4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九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23.9.1虚假广告罪
23.9.2合同诈骗罪
23.9.3强迫交易罪
23.9.4倒卖车票、船票罪
第二十四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自学)
第二十五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