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课件点播>公共基础课>邓小平理论
教师姓名
刘建军
性别
男
教材名称
《邓小平理论概论》
课程简介
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学时
40学时
课程大纲
导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第一部分: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节,主要从提出问题的角度指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而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重
(二)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是本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论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以及这一新概括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节,应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加以理解。从理论方面看,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从现实方面看,发展生产力是由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
(四)第四部分: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一节,重点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点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基本含义,强调指出: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和基本国情,它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所决定的。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将会导致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及其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第一部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
(二)第二部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论述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然性,同时阐明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三)第三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点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四)第四部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核心思想及其三个主要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及共同性原则;同时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以及为实施这一发展战略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一)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揭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结合“十五”大的精神,重点强调了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等重要观点,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二)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一节主要强调了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同时重点指出,当前在分配制度上应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先富与后富相结合的原则。
(三)第三部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节,主要论述了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以及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第一部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一节主要介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重点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二)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从所有制、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三)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相应地从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 一)第一部分:我国的外交战略 一节,重点介绍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同时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第二部分: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重点论述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一)第一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一节,主要论述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同时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及其主要特点。
(二)第二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第三部分: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节重点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标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四)第四部分: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节重点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含义以及现阶段我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任务。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第一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节,重点从战略地位的高度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第二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一节,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节,重点论述了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强调:这是总结我国建国以来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第九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一)第一部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主要论述了80年代以前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原则立场,以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中期,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设想,提出并且全面阐述了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
(二)第二部分:“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方针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了“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重点介绍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
(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联系方式
010-68946205 liujianjun@bit.edu.cn
北京理工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315号